为表彰先进典型,培育大飞机创业精神,塑造一支打不垮、打不散、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忠诚于大飞机事业的铁杆核心队伍,2019年度“最美上飞人”评选表彰活动正火热开展,将评选出10名“最美上飞人”。各部门、车间踊跃参与,经过评选委员会初审后,评选出32名信念坚定、作风优良、业绩突出的候选人。
带领团队搭建具有外场特色的“第二块屏幕”,组织中队成员打通一个个体系枢纽,联通内外场管理渠道,组织验证人员制定程序、组织培训、资质授权并行开展,不断摸索积累经验,为C919项目手册验证的开展打开了一条通路。狠抓外场质量建设,有功赏,有过罚,严格落实公司的质量程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持续组织队员进行培训学习,使小组成员做到一岗多能。
随着ARJ21新支线飞机的批产提速,积极努力配合局方开展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的质量体系评审以及现场评审工作,严格依据民航法规和经局方批准的体系文件、工程文件要求,深入一线协助局方开展相关架机特许飞行证、标准适航证颁证前各项检查工作,并第一时间将检查情况汇报架次主管局方监察员,在保证飞机适航性的同时,有效保证了相关架机取证节点。
带领团队建立了复合材料机翼“材料、设计、分析、工艺、装配、试验”一体化研制全流程,搭建了从试样件、元件、典型结构件直至典型盒段级和全尺寸盒段级完整的“积木式”试验矩阵,建立了一套复材机翼项目适航管理流程和符合性文件体系。
牵头完成C919柔性轨制孔机器人自动化翻转工装控制管理系统设计,实现了柔轨机器人机身下壁板制孔工作。设计了浦东ARJ21总装车间依靠电机驱动的平尾工作平台,减少了操作人员,缩短了移动时间。完成了C919惯性导航装置电动转台设计,保证C919大型客机103架机测试按节点完成。
作为部门智能物流建设的推进者,立足生产现状,深入现场开展业务梳理,带领团队人员从物流业务和资源现状入手,规划出了一套适合智能物流建设方案。同时,面向批产需求,全方面提升保障物料配套,充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飞机零件特征,通过自动化的立体仓储,使现有库容利用率提升50%以上;在配送工作中,利用储配一体的定制工装车,在确定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使配送效率提升20%以上。
组织优化机身对接工艺方案,解决了龙骨梁开口尺寸技术问题,协调解决了对接补偿问题。组织并且开展工艺优化IPT团队的申报及具体工艺优化工作,参与多项重要优化专项。通过师徒带教、内部培训等措施,着力提升新成员的专业能力,帮助年轻职工“边学边成长”,打通了班组长带着走、骨干领着走、青年跟着走的班组建设之路。
组织开展了全连接工厂建设工作,为后续推进飞机制造全过程的万物互联打下了基础。先后完成了《大型客机基于MBD的数字化工艺设计技术探讨研究》《复合材料机翼》等攻关科研项目,获得中国商飞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带领团队突破了国内复材机翼装配的技术难点,获突出贡献奖。
根据各项程序文件、规章制度要求,组织车间的生产控制,安排生产任务,编制ARJ21事业部生产作业计划及生产相关任务内、外协调等生产方面管理工作,让生产计划走在最前面,帮助一线班组减轻压力。将问题的快速上升机制列入现场生产计划安排的重要指标,及时在ARJ21事业部生产管理群中上报,提前预判。
拥有19年的热表加工经验、7年的班组管理经验,在喷漆领域发挥力量。为做好中国商飞企业成立十年保障工作,承担大场停机坪2架飞机搬迁浦东后重新喷漆任务,克服室外整机退喷漆的早晚温差大、湿度高、风力大等坏因,带头研究制定方案,采用飞机分段喷漆方法,组织组员达成目标。积极保障C919、ARJ21两大型号飞机喷漆任务,并在实战中把经验和技能传承给组员。
把“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作为工作理念,深入各班组,观察班组长、职工的工作习惯,了解现场各类需求,严格日常巡检,把日常安全风险隐患记在本上,班前会时,到各个班组宣贯,结合6S工作明确各类区域标识。慢慢地增加学习,用制度要求、典型案例教育职工,时刻提醒职工“安全第一”。
第三届COMAC国际科学技术创新周期间围绕六个专题组织召开17场技术研讨会。组织科研人员申报工信部等课题,4项课题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荣誉。先后参与《C919大型客机部件自动化装配技术探讨研究及应用》等十余项科研课题和工艺规范的编制工作。
十年来,从一线技术人员到专职党务能手,协助支部书记组织好支部党员的学习,创新“三会一课”学习形式,协助“小政委”开展工作。研究实践党建工作与大型客机批生产深层次地融合的路径与机制,不断发挥党总支部的政治优势,探索“党建集成在工位,跨步批产运营”的基层党建机制。
作为转包项目质量提升的践行者,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接触和学习最新的航空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质量管理理念和专业水平。同时,结合已有的工作经验,在质量管理上大胆改革创新,使得各转包项目的质量指标不断的提高。在他的带领下,凯飞事业部使用结构化的质量方法,通过综合运用虚拟首检、结构分析等质量工具,形成了标准工作法,加强完善了转包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推动质量工作不断提升。
以现场问题为导向,以工艺技术为手段,推动翼身对接和活动面等安装环节的解决进程,用实际行动推动ARJ21批产提速工作。积极牵头推进生产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以解决现场实际问题、智能技术落地应用为立足点,联合各中心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相关成员,梳理生产准备、生产执行、产品检验过程中遇到的共性典型疑难问题,通过引入各类智能化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效率。
为实现智能生产线一期建设系统稳定,保障流程运行,奋战在生产线建设现场,自学机器人编程、三坐标测量编程,在提升能力的过程中紧盯生产线的每一步建设。在一期产线建设后期每天试切零件,充分了解每个零件加工细节,确保切削效果
牵头开展工业创新应用的研究和探索,探索和推动商用飞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工作的第一块试验田——一个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于一体的数控智慧车间。大胆实践了AR/VR、激光测量、透明工厂等各类智能制造技术,为上飞公司智能制造打造了成功的模板。打造全连接工厂,创建新型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商飞大脑,聚焦智能排产、生产提速、质量检验、智能物流等关键环节,开发一批工业应用场景。
参与筹办第三届COMAC国际科学技术创新周,推动实现了交流基础学科、探索前沿科技、解决疑难问题、促进创新合作的目标。作为“天空工厂”青创中心的负责人,推动实现新技术的快速研发和转化应用,自成立以来,已有6项前沿技术获得项目支持,并初步产生了一批技术成果。组织并且开展揭榜攻关等群众性创新活动,目前开展两期,其中10个项目需求纳入后续“张榜”阶段,最终完成9项课题立项。
结合30年工装制造经验,坚持“时刻思考,才能有创新之源”,通过不断思考和创新,研制了辅助装夹工具、C919大型客机反推滑轨专用工具塞规、退刀槽加工刀具、ARJ21新支线飞机铰链螺栓等工装,既保证了生产质量,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负责C919、ARJ21两大型号及转包项目相关无损检测工作,包括材料采购、设备校验、量具计量,人员培训,制造大纲会签、程序编制管理等,拥有渗透方法三级、NAS410渗透二级、GE通用电气擦拭蚀刻等各项专业证书。为满足C919大型客机7米长大蒙皮的渗透检测,参与设计制造蒙皮工装,对现有渗透检测区域做改造,解决超大蒙皮检测难题。服务ARJ21批生产现场,辗转车间及试飞区域,进行数千项渗透检验测试工作。
主要负责221(机头填充)/211(机头前机身)工位产品实现、质量管理和模块化团队管理工作。带领221/211工位团队,基本完成2019年度工作任务,有效保证了各生产节点。积极做出响应客户高标准的要求,特别针对机头EWIS的敷设和端接工作,严格按照规范标准,确定保证产品既符合规定标准又达到美观整洁。
“用好公司的每一分钱”是她在工作中所坚持的理念,在担任材料核算会计期间,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完善成品件的预入库方案,疏理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库存材料接收流程、到货及材料配套情况,完成季度库存材料分析,为上级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工作二十年来,始终秉承“决不让工作在自己手中耽误”的态度,严于律己,面对大量的付款业务,仔细审核每一笔付款,为业务部门工作开展提供资金保证。
十年工作经验,凭借一股钻劲,学习适航条款,钻研技术文件,编制检验判定方案,协调沟通问题,和团队一起努力形成较为成熟的复材试生产鉴定体系。2019年对各制造商试生产鉴定任务分解梳理,形成42项专项工作,并主动承担其中27项任务,辗转各供应商盯制作的完整过程,审计划报告,推动相关工作按要求完成,获得局方工作认可,并加大了对他的评审授权。
将智能装配引入生产,采用提取数字化信息通过编程方式完成自动化钻铆装配,大到部件,小到前后梁、上下壁板都能够最终靠自动化钻铆设备快速完成制孔。总结“二梳一通”工作法,即梳理工艺职责,梳理工艺技术准备中的难点及耗时点,建立有效的处理手段。带领科室成员坚持现场办公,遇上问题及时有效沟通。
带领团队在2019年共完成15架次ARJ21新支线飞机相关联的内容机械改装。在进行吊挂防火墙密封工作中,将组内职工定岗定位,将吊挂发动机安装时间降低一倍,提升了工作效率。在这期间,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在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保证飞机顺利完成改装,实现航线运营,以满意的答卷交付客户。
2019年带领科室成员探索各类工刀具互联方法,建立工刀具全连接配套管理软件。带领团队编制3万余条工刀具新物料编码,统一全公司工刀具名称、规格和技术方面的要求,开展工刀具二维码、RFID标识的实施,共计编制、配合安装工刀具唯一标识万余件,推动了上飞公司工刀具全连接工作。
作为技术排头兵被派驻浦东新支线生产线,成为特设团队负责人,带领小组成员实干加巧干,提前开展导通评估,保证节点。迎难而上,提前将生产准备工作就位,将原本的生产周期切割为准备期和工作期,由此减少了等待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部门技术工作负责人,带领技术部在全力保障支持年度生产任务的同时,坚持科学技术创新、批产提速与群策群力工作,优化工艺促降本增效。全年承担课题12项,热情参加并推进智能制造工作,推动了AR(增强现实)眼镜、物流机器人、基于智能视觉的人员管理系统在大场基地的试用。
作为增材试验能力建设和材料工艺试验室负责人,参与推动与西安铂力建实验室、卢秉恒院士团队、蒙纳士大学创新中心、上飞院三所的共建。组织3D打印创意大赛、青年技术论坛科普、青创项目,多渠道推动上飞公司增材制造发展。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管理国家科技部的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上海市、中国商飞等多项创新课题。
担负起传帮带的责任,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倾囊相授。通过讲解交付工作的难点和要点,让组员放下心理包袱,学会分解工作、细化步骤,从而快速上手。对新人带教,从心理上宽慰,从逻辑上厘清,从顺序上明确,亲自示范操作并加强细节指导,带教出了飞机外观检查的一把把好手。
坚持高目标引领、高标准要求,用心做好承担的每项工作,把自己完成的每项工作看作一个产品,致力于打造质量信得过产品、质量信得过品牌。带领团队完成上飞公司年度工作总结等重要文稿起草工作,认真做好公文管理、信息编报、因公出访、督办、行政联络、行政负责人例会等工作,以实际行动坚守初心。在中国商飞公司一流办公系统建设综合评价中,上飞公司公文管理、信息工作在各单位中连续多年排名前列。
带领职工推进交付计划、协调交付资源、排解交付困难、总结交付经验。将交付一线作为带教一线,把察觉缺陷当教材、把客户的需求当考题,带领年轻职员一起面对问题、处理问题,举一反三,从根本上解决。一年下来,交付团队能力提升、复合型人才慢慢的变多,实现了以专业的队伍更好服务客户的承诺。
上一篇: 面向我国的工艺规划软件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