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为激发民企活力,提振实体经济发展,惠州适时出台了《惠州市委 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决定》(简称“惠42条”),直面企业“五大难题”、部署“九大行动”。
时隔一年,惠州市委、市政府再启“企业服务月”活动大篷车,计划以“营造环境、落实政策、处理问题、推动发展”为目标,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
那么,开往惠州民企春天的地铁走到了哪一站?“惠42条”是不是真的落地生根了?惠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又有何变化?
继去年首推惠州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调查系列报道后,今年,我们继续以自建“惠州民企发展样本库”为基,再走民企观察之路,以期分享民企成长得失,为惠州决策层构建渠道,共谋政企互动发展之道。
为此,将在此次系列报道中设置“B面回访”和“账单故事”两大版块内容,通过记者的实地走访调查,关注“B面”企业难题是否得解,洞悉企业或好或差的经营状况。
这是传统制造业在依靠自动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时的一句形象说法,也是公司创业之初,卢淼和丈夫所恪守的信条,眼下,这更是众多制造企业纷纷向他们抛出橄榄枝的初衷。
自从今年3月与知名跨国企业艾尔史密斯签下3000万元的订单后,为客户设计、制造专业的自动化生产装配线,便成了惠州市利元亨精密自动化有限公司一件头等大事。
“我们之所以这么重视这张订单,不仅因为涉及金额多,更重要的是,我们是从欧系竞争对手手中抢来的!”作为公司的副总经理,卢淼一边督促着员工检查各项工作细节,一边将刚完工的部分产品照片传送给远在美国的客户。
卢淼和记者说,能够成功抢得这张订单,也有着该公司独创的“让客户参与到产品研究开发过程”的项目管理方式一份功劳,客户能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随时与公司做交流,让客户参与到产品的设计、改进、生产等过程。
“让客户知道所要的东西是怎么样产生的,这是我们赢得信任的方式。”卢淼说,过去对于精密自动化行业而言,欧系产品是许多有自动化装备需求客户的首选,而“中国制造”被认为是不可靠的抄袭产品。
基于这样的情结,公司创办12年来,以细节管理抢得订单、赢得市场尊重,便成了卢淼和公司小组成员的一个奋斗目标。
为此,卢淼坚信,到今年7月交货的时候,公司和公司的产品会给美国朋友留下“可靠”、“优质”的印象。
走进利元亨位于惠城区马安镇的生产车间,映入记者眼帘的全机械自动化的操作的流程,似乎就在说明着这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指着车间内一款自动化装备成品,卢淼和记者说,如公司生产的其他任何一套设备一样,这款设备的每个零件上都刻着独有的编号,一旦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故障,公司的技术人员便可“傻瓜式”地通过客户反馈过来的故障编号,经过控制系统找到“病源”。
“我想,除了我们一如既往的专注于研发技术,这种独特的产品设计、管理方式,也是我们最终获得成功的关键。”卢淼说,关注细节管理是企业成功的法宝,不过,对自身而言,最大的成功还在于他们是家帮助别人转型的企业。
卢淼说,早在公司创立之前,同为创始人的丈夫还在一家港资企业工作,要管理1万多名工人,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他当时最大的想法就是如何‘减人’,工人在流水线上工作,连上厕所都要流水式地排队等”,也就是从那时起,开始有了自己创办自动化设备定制企业的想法。
2002年,在惠州小金口创办,卢淼和丈夫以及整个由7人组成的团队,开始以90余万元起家,并成功地将第一台自主设计制造的自动化设备卖给了一个韩国客户。
“从2002年到2009年,我们几乎都是在做研发,卖出去的产品很少,要知道,那时候国内几乎没人知道‘自动化’是什么概念,还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高质量发展阶段。”卢淼回忆称,为了维系企业的运营,公司的几位创始人在这7年时间里,过着“把房子抵押做企业”的生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市场环境的巨变,倒逼着众多传统制造类企业谋求转型出路,而卢淼和她的伙伴们也开始迎来了转机。
“招工难、用工贵成了很多企业不得不面临的难题,一场机器自动化的变革正在惠州制造业中悄然发生。”卢淼说,2009年,凭借公司当时已有的4项发明专利,公司吸引了惠州经信、科技等部门的注意,并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申报科技项目,公司也走上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正轨。
从2009年起,公司的销售额每年都呈现大幅度增长,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精密电子、LED、五金锁类、医疗等领域都有了代表性产品,为不少公司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正如卢淼所说的,自动化的时代正在慢慢靠近,只是,她觉得,自动化的春天来到惠州有点慢。
“从2009年起,感觉很多企业都希望能够通过自动化设备的机械作业模式取代原有人工作业模式,对设备的需求也在增多,尤其针对人工作业复杂、难度较高、精密度高或者产出不足的工序和岗位,希望能够通过机械手或自动化设备来实现。”卢淼说,但从其了解的情况去看,目前惠州引进自动化的步伐还不够快。
卢淼表示,这其中也有一定的可能是部分制造类企业此前与规模不大的自动化设备公司合作开发失败过,或者企业内部对自动化设备的投入产出未形成与市场一致的共识,更或许是对如何操作自动化设备有担忧。
“我觉得是我们惠州本土企业缺乏交流所致,要是有了解,前面说的都不是问题。”卢淼坦言,公司的自动化定制设备大多数都是销给外地和外国的公司,在惠州本地基本上没有业务,这既让她感到遗憾,心里也十分焦急。
为此,她建议惠州经信等部门能够多开展一些本地企业交流活动,让更多的制造类企业走进自动化时代,对此,她预计未来3到10年,国内的自动化设备定制行业必定达到井喷的状态,并且将会有更多的内资、合资甚至有资本注入新成立及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不断涌现。
通过自动化,卢淼认为,未来非公有制企业将会出现两极分化,自动化程度高的大中企业对应做科技含量高的订单,小微企业则做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小订单。
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卢淼表示,得益于惠州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单位的帮助,公司已列入惠州市第三批省高成长性帮扶企业,而此前他们与美国通用公司合作的资金,正是在惠州市经信部门帮助下获得的国家、省、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共计2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