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5后”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杨登辉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他积极为技能人才代言,为技能人才教育培训、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发展、推进技能人才工作立法等方面建言献策、持续发声。他深入行业企业、机关学校、村居社区进行调研,以“工匠精神”践行代表的职责与担当。
杨登辉说:“从世界技能大赛选手成长为全国人大代表,我有责任认真听取技工院校和制造业企业的呼声,精准地反映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和一线企业、职工的诉求,做好桥梁纽带,努力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1997年,杨登辉出生于江西赣州定南县历市镇,儿时的他活泼好动,虽没有想过未来从事什么职业,但他立志一定要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杨登辉童年时,父母为了事业,举家迁到广东,在他的记忆中,初中就换了四所学校。对于孩子来说,转学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课程进度,这样的一个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要较长时间。而频繁转学,也让杨登辉感到不安和焦虑,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学习。
2011年,杨登辉初中毕业后,考上深圳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就读数控铣专业,这个专业培养的就是铣工高级工、技师。在入学前,他对这个专业完全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数控铣到底是什么,也不确定毕业之后自己能否从事相关工作。
杨登辉说:“虽然一切都是未知,但是当我走进了学校车间,机床的指示灯亮起,削铁如泥的铣刀生产出一件件漂亮的零件,一下子就吸引我了,我感觉车间里的一切跟书本上的文字相比,更真实有趣。”。
数控铣技术是日常生活中普遍的应用的基础技术,大到火箭航母,小到零件制作,都一定要通过这个技术生产出模具,再利用模具批量生产。在职业学校的三年,杨登辉全身心投入到专业学习中,他总说:“学这个专业,我没什么天分,全靠个人后天努力。”临近毕业,杨登辉参加了全国重点职业技能大赛,虽然成绩欠佳,但是他还是坚定了继续提升技能的决心,他想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2014年,杨登辉选择到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就读数控铣专业高级班,继续深造。
数控铣削技术主要是利用数控铣床,通过去除金属材料的方式,对工件进行铣削加工,对操作者的要求非常高,一不小心就容易出错。通过短短几个月学习,杨登辉就把手中的零件从一件件“地摊货”,变成一件件工艺品。不久后,他在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举行的全国技能大赛决赛中获得了冠军,这个冠军也让他对未来的竞赛之路有了信心。2015年下半年,杨登辉投入到世界技能大赛的训练中。
当年10月,师兄张志坤获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金牌,张志坤在学校的分享会上说:“超越对手,超越自己。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任何一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这句话也成为杨登辉前进的动力,他梦想有朝一日也能站在世界最高领奖台上,看着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为了这个目标,杨登辉开始了每天三点一线天都在实训室。更难得的是,早上8点10分上课,他每天6点就来到车间。老师还没来,他就在电脑前练习画图。这种作息,他坚持了一天又一天。为了训练出精细的刀工,冬天里杨登辉不敢穿得太厚,担心不利于机械操作。手冻得通红,也不戴手套,为的就是方便触摸工件的凹凸度。为了训练加工工件的精准度,杨登辉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都泡在数控车间,从画图到编程再到精度控制,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出错。
在金牌教练林金盛的记忆中,杨登辉特别倔,认准的事情就会一个劲做下去。他说:“登辉在进入学院学习之初,特别刻苦,制作工件的速度很快,但是质量比较一般,所以训练得分不高。他学习的态度和精神特别令我感动,我就引导他往工艺精度上提升,在慢慢改变了训练习惯和方向后,他的技能水平也有了提高。”
其实林金盛的要求,杨登辉不是全部理解,“但是教练说,你就按照我说的去执行,现在不理解,以后会理解,即使以后还是不理解也没关系,因为你还没有成长到能理解的阶段。”那时候的杨登辉只能按照教练的要求一遍遍练习,而他的技能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包揽了市赛、省赛数控铣项目的大小奖项。
2016年9月,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数控铣项目全国选拔赛上,杨登辉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入选国家集训队。
杨登辉说:“虽然没拿第一,但是我看到了希望。随后长达一年半的备赛期,不光是对技术的充分检验,更是对心理素质的极大考验。在导弹零部件制造大师鲁宏勋等教练和专家们的帮助下,我一直努力训练,在训练中找差距、找不足。通过每次失误后的改进和完善,经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实现了共计48个考核零件的检验,发挥稳定,最终在所有的晋级赛中均获第一名,取得代表中国参加数控铣项目世界大赛的资格。”
杨登辉代表中国站在了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赛场上,被问及当时有没有蝉联冠军的压力时,他说当然有压力,但是教练团队一直在给他释放压力,他也一直告诫自己,不要想成绩,只要能在赛场上发挥出平时训练的水平,不要给自己留有遗憾,就是成功。
站在赛场上的杨登辉出奇的冷静,他回忆:“比赛分三天,中间休一天,我每一天比赛的评分结果都比较高。比赛的第二个环节结束后,专家要测量结果。当时第二个工件难度很大,做完的选手只有几个,我的感觉很好,然而测量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扣了很多分。”当时很多选手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代表团想申请重复检测,但是首席专家却以耗时太长拒绝了代表团的要求。除了测量结果有出入,杨登辉还遇到了场外干扰,因为他的精彩表现,吸引了其他选手的围观,某些选手别有用心,一直大笑和言语干扰,然而杨登辉全身心投入在比赛中,赛后他自我调侃道:“那个比赛的区域靠过道,站了很多人,我就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粉丝’。”
2017年10月20日,杨登辉获得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的金牌,并获国家最佳选手奖。站上领奖台的杨登辉说自己高兴得脑袋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想,一直在咧着嘴大声地笑,那种开心不是突然中奖的喜悦,而是对自己一直以来努力和付出的肯定。
成为世界冠军之后,杨登辉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荣誉接踵而来,也有很多企业和事业单位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但他有很多想法和规划:“我当时想去军工企业工作并发挥我的专长,制造精良的武器装备;又或者像爷爷一样成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戎马一生;还想着是否有机会去大学学习深造,成为一名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综合人才。”杨登辉说,“最终我还是选了留校当教师,因为我一人只能做一行,但当老师可以将我所学传授给更多的技能人才,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准,当老师是最好的选择。”
成为老师后的杨登辉,是学生们心中的严师,他说自己是“黑脸”教练,对于学生是极其严格的,尤其是训练上,容不得丝毫马虎。当然,他也会从学生的做事习惯、生活小习惯上去研究,不仅仅是训练上的指导,而是全方位去帮助。
杨登辉一直告诉学生,“鸡蛋从里打破会变成生命,从外打破会变成食物。一个顶尖选手,不仅要靠学校老师的培养,更要靠自己的探索与思考,这样才可以走得长远。”
这些年来,杨登辉从参赛选手,到助理教练,再到专家,陪伴好几位选手走上了全国乃至世界的赛场,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培养出比自己更优秀的学生。2019年9月,他作为技术教练指导田镇基获得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金牌,实现该项目自中国参赛以来的三连冠;2020年12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他指导选手范彪获得国赛精选数控铣项目金牌,2022年10月,他作为专家指导周楚杰获得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全国选拔赛金牌,实现数控铣项目双冠军……
周楚杰自从入校后,杨登辉一直全心全意帮助他,在集训基地准备参加世赛时,杨登辉甚至还要给他做饭,为的就是让他安心备赛,因为周楚杰当时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杨登辉之前所走过的路。周楚杰说:“在选拔赛前经常需要通宵熬夜训练,杨教练也陪着我们通宵训练,真的挺辛苦。他经常跟我说一句话,用心去做。我明白,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当周楚杰获得世界技能大赛冠军,站在领奖台上泪流满面的时候,台下的杨登辉同样激动,他说:“和自己上台领奖的感受完全不同,特别骄傲和自豪,感谢周楚杰,也感谢自己。”走下领奖台的周楚杰目标是像杨登辉一样,成为一位老师,培养下一位世界冠军。
近年来,杨登辉获得了很多荣誉,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南粤创新奖……他说,获得荣誉的同时,感觉身上的责任和压力也与日俱增,尤其是202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未满26岁的杨登辉激动又忐忑,他说:“相比于激动、光荣,更感觉到压力。作为新代表,我在和老代表沟通后,明白需要认真观察生活,进一步探索群众需求,准确传递民声民意,力求建言献策能够心中有数、心中有谱、心中有招。”
2023年3月,当杨登辉走进人民大会堂那一刻起,便感受到了人民代表的神圣使命,从“国之大者”到“民生无小事”,他有幸成为其中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感到无上光荣。而当全体代表委员起立,奏唱国歌的时候,杨登辉热血沸腾,由衷地为成长在这样的国家而自豪。
作为新代表,杨登辉带来了有关推动技能人才高水平发展的建议,建议启动技能人才工作立法,强化技能人才工作推进的刚性约束,大力促进技能人才工作;建议对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相关专业免学费,补贴系数、生均拨款标准等适当提高,拓宽技工院校发展扶持资金渠道;加快建立将技师学院与高职院校招生信息同步向高中应届毕业生推送机制,破解技工教育优质生源不足的问题;建议明确公司参与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人才教育培训的法定义务,尤其国有企业要把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企业未来的发展总体设计和年度计划;建议加大对大国工匠、技能典型的宣传力度,设立国家“技工节”,推动更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杨登辉交出了成色十足的履职“成绩单”。2023年,全国两会结束后,作为宣讲员的他第一时间赴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农村,为国家工作人员、企业员工、师生、村民传达全国两会精神。
杨登辉说:“之前对于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与影响力只能说初步了解,但是通过参会学习,我可以感觉到自己的成长,我需要做到方方面面的提升,才能为我们这个群体代言,为人民群众发声。”
一年来,杨登辉一直在成长和进步。他重点围绕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和一线技工工作环境进行了深入调研,把“工匠精神”践行到了代表履职上。参会前,职业院校、车间、社区,都是他常去的调研地点。在调研中,老师、学生、工人以及关心技工教育发展的专家学者,都成了他调研走访对象。大家普遍关心的是什么,提出了哪些痛点难点,都是杨登辉建议的方向和重点。当然,还有很多人主动联系他,诉说自己在实际在做的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杨登辉都会一一记录下来,进行梳理总结。
今年,杨登辉带来的几项建议依旧围绕高技能人才发展问题,建议国家搭建培养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平台;更大程度发挥职工干事创业激情;各地能加快落实“新八级工”制度与之相应的配套待遇,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力争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符合常理、素质优良的产业工人队伍……
杨登辉说:“我来自职业教育领域,这两年,我始终为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发声,无论是工作方式方法、还是建言献策水平,都有了质的提升,我个人也得到了更快更好的成长。我相信随中国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同时具备技能跟知识的创新型人才将会慢慢的受欢迎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