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的眼光看,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将是智能机器人时代。机器人将会慢慢的普及,人可谓是爱恨交加。一方面担忧机器人会取代手工,人们的工资水平会降低;另一方面为机器人带来日新月异的改革而欣慰。这种,与其说来自于人们当前面临的就业危机,不如说是媒体对机器人铺天盖地的报道给了人们的暗示。
技术确实可以取代手工,并能加剧收入不公(至少在一定时期内)。从昔日的珍妮纺纱机到如今汽车生产流水线四周张牙舞爪的巨型机械臂,技术一直在提升工作效率,不论是帮助工人以更短的时间完成更多的活儿(比如把电烙铁递到工人手上),还是干脆将工人完全取代(比如自动焊锡机的出现)。
人工智能如此发达,导致工人正在被加速取代——不仅是汽车生产流水线上的机器人,大型数据与软件已开始从事白领的工作。几十年来,机器人技术与非机器人技术都在取代人类的工作。自动取款机、机场的自动售货机以及简便的办公软件代替了大量出纳员、服务员和办公助理,而且比人工更出色。但这些技术大多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失业率在4%左右。那么,究竟是什么改变了?
对机器人的着迷令一些人认为,人类如今生活在一个极具颠覆性的机器人时代,这个时代甚至有可能还在促进缓慢的经济复苏。在如此的时代下生活,人们需要的不是迷茫,而是积极去面对,与机器人一起发展、进步。
机器人不是导致人们面临经济困境的最根本原因,但这并不代表人们就不必谈论机器人或为此感到不安。事实上,《大西洋月刊》曾多次怀着担忧之情探讨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并且不止一次引用埃里克·布林约尔松和安德鲁·麦卡菲合著的《与机器赛跑》一书中的话:“技术性失业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
随着未来20年机器人蔓延至工厂以外的领域,影响幸福和收入的因素将变得复杂,而且很难预测。人类一方面要欢迎自动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比如自动焊锡机机器人提高产能,又能保证质量;比如机器人医生既能降低手术费用,又能降低风险。但与此同时,大众市场仍要靠工人和消费的人来维系。机器人主要是辅助人类改善生活品质,两者间找到平衡点,是人类今后需要研究的议题。
上一篇: 【头条】工业机器人未来发展的两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