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6月12日电(记者张璇 邱世杰)定位、扫描、传感……一台身形长方体的机器人正沿着巡检路线缓缓移动作业。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的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模拟车间内,记者见到了这款输电线路机器人。它能够滑行于百米高空,挑战极端天气,全时域进行自主巡检作业。
“这些有特定功能的机器人就是特种机器人,它们不但可以提高作业效率,也可降低人员的作业风险。”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夏天说。
随着人工智能科技慢慢的提升,尤其是视觉智能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具备各类功能的机器人“走出”实验室,它们能前往火灾现场辅助灭火、滑行于百米高空除去电线上的冰冻、地铁轨道上进行巡检……这些特种机器人正逐步深入更多恶劣环境场景,实现更高效、安全的作业。
“我们拥有很多自主核心技术,包括机器人移动的定位导航技术、人工智能的识别检测算法技术等。”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海腾说,目前,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的32%左右,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00项、知识产权300多项。
在杭州市余杭区,像申昊科技这样的数字化的经济企业有400多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44家。
“在未来科技城,一些AI企业向‘高’攀升、向‘新’进军,成为数字化的经济二次攀峰的主力军。”杭州市余杭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慢慢的变多企业进入“人工智能+机器人”赛道,立足国内市场,加快提高我国机器人产业核心竞争力。据天眼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共有52.1万余家机器人相关企业。
另据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自2017年以来,我国特种机器人市场年均增长率达到30.7%。报告预测,到2024年,我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4亿美元。
吴海腾说,我们会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把技术做尖做强,实现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自主可控,跑出创新“加速度”,也推动更多产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