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十年前KIVA的出现带来了电商仓储的革命,那么工业AMR的出现则更多是顺应柔性制造的大势。
区别于磁导航式AGV和类KIVA式AGV,工业AMR的诞生更多是满足人机协同与柔性物流的需求,面对日益复杂的生产作业环境,传统的固定导航式的AGV越来越显露出其“短板”,而工业AMR的诞生更多是补足这一潜在的需求,在某一些程度上,多种导航方式AGV彼此之间更多是协同和互补,各自均有较为适合的应用场景。
自2014年以来,中国诞生了慢慢的变多的AMR厂商,目前所能看到的主流厂商大部分是在2014年前后成立的,经过数年的发展,工业AMR赛道关注度逐年上升,尤其是资本的关注度,更有不少一线基金入局,带来资金和品牌背书的同时,更多是放大了该领域的明星效应。
回到AMR产业高质量发展本身,作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团队的聚集地,不可避免的还需要更加多的时间来理解和消化下业的各类需求,最理想的状态是专注做好AMR产品本身,但作为2B端的非标应用设备,产品本身的进步提升需要在实际场景中去试错、打磨和迭代,所以还要集成应用开发的能力和项目实施的能力,GGII认为,当前阶段,对于各家AMR厂商而言,集成应用的能力是一项必备技能标签,在做好产品本身的前提下,集成应用能力是AMR厂商能更好服务计算机显示终端与帮助集成商合作伙伴的关键保证,短期内该技能标签可以定义为“生存标签”,未来或可成为“发展标签”。
市场方面,短期内能预见的是,中国工业AMR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并更多反映在产品价格上,背后反映出的更多是产品的同质化问题,各家厂商均在奔跑的路上,市场变数更多来自于当前各家之间的“差不多”。
技术方面,从激光SLAM到VSLAM到多传感融合,各厂商逐渐通过项目落地来持续迭代和打磨产品,但毋庸置疑是,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不管是产品成熟度还是应用成熟度,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持续打磨和迭代,以此才可成为大规模落地的基础。
具体厂商来看,以AMR产品起家的厂商,如斯坦德、迦智科技、优艾智合、灵动科技等在2020年均获得高速成长,规模进入快速增长期;同时,以极智嘉、海康、快仓等为代表的仓储AMR代表厂商亦开始加快工业AMR的布局进程,尤其是在工业产线领域,如海康目前在PCB、光伏领域的先发优势已经愈发明显;此外,传统AGV厂商亦开始部署相关AMR产品,或自研或贴牌。
行业发展的本质势必一定要通过落地来持续验证,从这一点上看,互联网领域的“赢家思维”在工业AMR领域未必适用,面对广而散的工业场景,前期的慢即是快。从下游需求的分布看,短期内,以汽车、3C、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核心产业是工业AMR需求的主要去向,未来将持续向别的行业渗透。
GGII认为,资本的持续注入将在很大程度推动工业AMR领域的发展进程,加上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带来的利好,未来两年将会是工业AMR领域关键的“卡位期”和“冲刺期”,预计到2022年,AMR领域将有望诞生至少5家厂商进入上市阶段。
GGII通过对行业内AMR相关企业的切实调研,输出《2021年中国自主自主移动机器人(AMR)行业调研报告》,本报告对中国AMR机器人行业的市场发展概况、市场之间的竞争态势、技术发展阶段、各应用领域市场情况及各代表企业情况做了详细的分析,系统整理了重点企业调研数据、跟踪企业的发展动向,并前瞻性地分析了未来几年(2021-2024年)行业发展前途,给出相关建议和提示。为企业、政府、机构以及希望投资自主自主移动机器人(AMR)产业的人士,提供颇具参考价值的研究报告。
本报告版权归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所有,仅供被授权企业企业内部使用,不得扩散给任何第三方使用。
●一周大事件 京东物流计划提交香港IPO申请;霍尼韦尔与德马科技达成合作
上一篇: KUKA LBR iiwamed机械臂
下一篇: ROS机器人操作系统介绍